内分泌系统是除了神经系统之外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它所分泌的各种激素作用于全身,对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以及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就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病症。
			  与男性不同,女性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如月经、生殖等等,并由此产生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分泌疾病。同时,作为当今半边天的现代女性,尽管需要承担生儿育女的重担,但所面对的来自社会和家庭各方的压力并不比男性小,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内分泌紊乱。
			  事实上,女性遭遇的很多病痛和烦恼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但是,由于这方面知识的匮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被误诊误治。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那些对女性情有多钟的内分泌疾病。
			
			  1、妊娠糖尿病(GDM)
			  简单地讲,妊娠糖尿病特指在妊娠期间新发生的糖尿病,本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随着分娩结束,绝大多数患者可自行痊愈。
			  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一般认为与胎盘分泌大量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有关,这些激素具有明显胰岛素拮抗作用。此外,热量摄入过剩及肥胖也是导致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GDM)属于高危妊娠,一旦病情控制不好,不但会增加孕妇流产、妊高症、早产、难产的发生率,还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巨大儿或者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明显增加母婴围产期死亡率。
			  预防妊娠糖尿病,关键在于科学膳食,适当运动,避免热量摄入过剩,合理控制体重增长。胰岛素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唯一推荐的妊娠糖尿病治疗用药。
			  2、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城市女性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肪饮食、经常熬夜、缺乏运动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多囊卵巢综合症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不排卵和严重胰岛素抵抗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多毛、痤疮,月经紊乱及不孕、糖代谢异常等等。多发生于20~35岁生育期的女性,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常见病因。
			  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以往认为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卵巢多囊性改变,导致排卵功能障碍。治疗方面主要采取口服避孕药来抑制垂体“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以降低卵巢的雄激素水平,纠正内分泌紊乱,使女性恢复正常月经和排卵。新近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症与肥胖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很大关系,通过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或格列酮类药物)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体型肥胖的育龄期妇女,如果月经紊乱、婚后长期不孕,同时有多毛痤疮,一定要想到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B超检查显示卵巢呈多囊改变;性激素化验:雄激素(T)水平增高、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2~3,则可确诊本病。
			 3、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尤以城市白领女性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这与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失调(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有关。
			  乳腺增生症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和肿块,其疼痛与肿块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月经来临前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变硬;在月经期之后疼痛减轻,肿块减少、变软。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良性病变,通过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正常性生活,大多数乳腺增生或结节会缩小或消退,多数不必用药。如果患者乳腺增生症状较明显,也给予中药调理,或配合西药治疗,常用的西药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三苯氧胺(他莫昔芬)等。
			  4、月经失调及不孕不育
			  月经失调、不孕不育是困扰广大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症。在一般人看来,这些病症应该都属于妇产科的诊治范畴,其实不然,因为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亢、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糖尿病、肾上腺及垂体病变也可导致月经不调、闭经、不孕不育、流产。在此建议有月经失调、不孕不育的患者,除了看妇产科之外,也不妨到内分泌科查查,也许内分泌可以帮您妙手回春。
			  5、泌乳素瘤
			  泌乳素瘤是一种可分泌大量泌乳素的常见垂体肿瘤,占全部垂体瘤的80%~85%,好发于20~40岁的女性,女性患者比男性多5倍。
			  青春期或非哺乳期女性一旦出现泌乳、月经不调、闭经及不孕时,应当高度警惕“泌乳素瘤”,通过检测血液泌乳素(PRL)水平和脑垂体磁共振检查,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泌乳素瘤可以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溴隐亭能有效降低泌乳素(PRL)水平,并使瘤体缩小,是治疗本病的首选。对药物效果不佳或不耐受,或瘤体较大压迫症状较明显,也可采取经蝶窦手术治疗。
			  健康服务热线:4000-138120